校村联动 温暖留守儿童成长路

时间:2021-12-11  来源:长寿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是外出务工父母最大的牵挂。长寿区关工委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精神,通过党政推动、关工委策动、校村联动、“五老”行动,通过建立校村联动关爱留守儿童长效工作机制,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撑起了一片蓝天。



开展校村联动关爱留守儿童联谊活动


党政推动:有温度的人文关怀

2007年,长寿区委、区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帮扶工作的实施意见,全覆盖建立农村寄宿制学校。区主要领导亲自推动“校村(社区)联动,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时任区委书记周勇在参加“校村(社区)联动,关爱留守儿童”时要求,共聚正能量、共育一代人、共圆中国梦。

区政府将“校村联动,关爱留守儿童”长效工作机制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各街镇全力推动,学校、村居和商界精英同心同德,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献计出力。江南街道在社区、村全覆盖建立留守儿童之家;新市街道支持五名老教师创办老年学校培训“爷爷奶奶”家长,在社区、村全覆盖建立留守儿童辅导站;双龙镇、洪湖镇通过“党建带关建”,把留守儿童关爱帮扶工作列入党委、政府目标考核重要项目。

区委、区政府的重视与支持,大大增强了各级关工委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底气与信心,并形成了“校、村(社)联动,关爱留守儿童”长效工作机制与强大合力。



开展校村联动关爱留守儿童联谊活动


校村联动:抓健全的人格培养

2005年,长寿区关工委通过调研发现,70%以上农村孩子留守在家。这些留守孩子大多孤僻、自卑、习惯差、学习成绩差,不仅让家长焦心,也让学校、村(社)担心。

如何改变这样的现状,成了长寿区关工委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区关工委依托村计生协会,在全区266个村(社区)建立关心下一代工作室,并组织专家和“五老”就如何开展留守儿童关爱工作进行系统地培训和指导。区关工委还联合区教委关工委,建立直属学校和教管中心关工委55个和街镇关工委19个,从不同层面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抓留守儿童工作,是新农村建设中最紧迫的民生工程。基于这样的认知,区关工委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通过校村联动打造关爱留守儿童防护墙。葛兰中学、葛兰镇教管中心与社区(村)联动关爱留守儿童,每季召开留守儿童工作联席会,每学期开学和期末召开留守儿童座谈会,期末召开表彰会,重大节日举办留守儿童才艺展示联谊会和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从学习、生活、习惯养成、心理疏导等方面培养留守儿童独立、自强、自尊、自信的健全人格和鲜明个性。

2011年,区关工委和教委关工委全面推广葛兰经验。全区学校和村(社)积极行动,及时制定联席会议制度和联动工作措施,并按照一人一册(一策)建立留守儿童信息台账。区关工委动员老干部、老教师、老党员、老辈子志愿者担任代理家长;动员大学生村官按照一帮一或一帮多的模式,结对帮教留守儿童;发动个体户、民营企业家捐钱捐物,共同帮扶留守儿童特别是贫困留守儿童。

共赢引动:被缩短的亲情时空

咬定青山不放松,校村联动育新人。自2017年以来,区关工委先后在葛兰镇、龙河镇、新市街道等街镇召开“校村联动关爱留守儿童”推进会和经验交流会,推动建立校村联动关爱留守儿童长效工作机制。

各街镇村(社区)、学校一边现场观摩,一边总结经验,一边整改推进。通过每年关工委片区会发现先进、树立典型,推动校村联动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进一步走深走实。葛兰中学退休老校长江树清欣慰地说:“我帮教过的几个孩子都工作了,还时不时向我倾诉工作中的开心与困惑。”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战略的纵深推进,大量看好西部机遇的企业纷纷落户长寿工业园区,农民工纷纷从沿海发达城市逐步回流到成渝地区。经长寿区政府部门牵线搭桥,长寿举办了留守儿童家长专场企业用工招聘会,引导留守儿童家长就近就业,开创了企业、家长与留守儿童多方共赢的局面。因为空间距离的缩短,留守孩子见父母的次数多了,关爱多了,亲情近了,心就暖了。

校村联动的创新实践,让长寿留守儿童不再是被遗忘的花朵,而是在强大的爱心磁场里实现茁壮成长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