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作为抓品牌 老骥伏枥育春苗
经验交流 | 2021-12-10在第23届中国大学生篮球一级联赛上,升起一颗耀眼的新星——“最佳新人奖”获得者、北京大学大一新生、19岁球员伍湘琳——这位从大渡口区钰鑫小学篮球训练班走出的女孩,正是在区关工委关怀下一步步成长起来的。浓浓真情育春苗!长期来,大渡口区关工委坚持“急党政所急、想青少年所想、尽关工委所能”的工作方针,积极主动作为,以篮球训练等特色品牌活动为抓手,充分发挥体育在“强身健体、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中的特殊作用,培养了大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区关工委参加钰鑫小学篮球训练工作总结会议 铸魂育人 寓思想教育于训练中 周日,钰鑫小学篮球馆,数十名孩子在奔跑,运球。球馆一角,一位老人正聚精会神地看着孩子们训练。他就是大渡口区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刘仁富,钰鑫小学篮球训练班正是在他的奔走下成立发展起来的。 区关工委在工作中发现,当代青少年大多在家庭多位长辈的关爱下成长,不愁“吃”和“穿”,但对“苦”和“累”没有足够的实际感受,而劳动实践和体育锻炼的机会又相对较少。一些孩子出现了身高、体重、胸围等形态发育指标在持续增长,肺活量、速度、力量等体能素质却在持续下降的现象。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大渡口区关工委决定,创立一个少年篮球训练班,让孩子们在运动中健康成长。通过体育训练增强青少年体质,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区关工委经过两年的走访调研,反复论证、几易其稿,最终形成可行性方案。方案明确提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寓思想教育于篮球运动训练之中,充分发挥体育在“强身健体、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中的特殊作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为了争取部门支持,区关工委的老同志多次奔走于区教委、区体育局以及区内学校之间。最终形成共识,篮球训练班设在钰鑫小学内,区教委和区体育局共同出资连续3次对学校体育馆改造升级,区篮协等单位先后购买了500多个篮球。 2008年10月20日,钰鑫小学篮球训练班正式成立!首期训练班吸引了20名小学生球员参加。 “要学打篮球,首先学做人;篮球要打好,成绩不下滑!”在篮球馆文化墙上,张贴着一块特殊的宣传展板,上面展示的这句话便是篮球训练班的“20字班训”。 篮球训练班从创立至今已有13年,参训学员累计近千人次,连续多年向重庆市一中、南开中学、巴蜀中学等学校输送了数十名品学兼优的篮球运动员,伍湘琳便是其中一位。她曾代表中国参加“亚洲杯”女子三人篮球赛,获得该项赛事冠军,同时还包揽了亚洲杯MVP、女子MVP、亚洲杯女子最佳阵容三项最高荣誉。 参加市级篮球比赛。 坚持不懈 让关爱事业薪火相传 为了保证篮球训练班的教学质量,篮球训练班创立伊始,区关工委的同志便亲自指导,既做组织工作又做服务工作。 “有名师才能出高徒,选好教练至关重要!”区关工委确定了选教练的思路:必须坚持“2·4·2”。即,“2种精神”,教练必须有爱岗敬业和乐于奉献的精神;“4种心”,教练必须有“爱心、细心、耐心、信心”;“2种技能”,教练不仅要自己会打球的技能,还要有会教人打球的技能。 通过试用选拔,区关工委聘请了多名从专业队退役的运动员和毕业于篮球专业的人员为专职女教练。56岁的主教练庞兴琼,原是市体工队的篮球主力运动员。退役后,她十余年如一日,往返于北碚和大渡口区之间,在关心下一代事业中耕耘奉献。 经过一段时间,钰鑫小学篮球训练班的名声不胫而走,家住渝中、江北、沙坪坝、九龙坡等外区的孩子慕名而来,训练班从最初只有20名小球员发展到了100余人的训练队伍。 不仅如此,篮球训练班还促进了学校课外体育活动开展。此前钰鑫小学只有田径项目训练,后来相继增添了足球、羽毛球、网球、跳绳(花式跳绳)等训练项目,学校以体育教育为中心内容的电视专题片获得全国一等奖。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渡口区关工委将着力加强自身建设,弘扬“五老”精神,创新工作方式,努力推动全区关爱事业薪火相传,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尽其所能,不留余力。
“代理家长”为留守儿童插上理想的翅膀
经验交流 | 2021-12-10“代理家长”和留守儿童一起看课外书 自2006年以来,涪陵区关工委充分发动“五老”担任农村留守儿童“代理家长”,帮助留守儿童树立理想、规范行为、辅导功课、照顾生活、抚慰心灵等,为留守儿童夯实了理想和信念的人生根基。 领导重视:层层传导留守儿童关爱情 涪陵区关工委主动作为,及时向区委、区政府领导特别是分管领导汇报“五老”“代理家长”工作情况以及产生的效果,引起了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区领导主动参加关工委开展的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和“代理家长”工作座谈会,推动了留守儿童“代理家长”制度的落实。每年涪陵区的党代会、人代会都要强调留守儿童工作,区委办还专门印发《关于开展关爱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的实施意见》,区财政连续几年都拨付1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基础设施建设。 各乡镇街道党政领导自觉把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不仅发动“五老”担任“代理家长”,而且还亲自带头担任。石沱镇原党委书记、镇长各自担任一名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带留守儿童报名入学,与班主任老师交流情况,尽可能地为留守儿童提供必要的学习和生活条件;江北街道明确要求副处级以上干部全都参与留守儿童工作;江东街道11名党政领导与11名留守儿童结成帮扶对子。在职领导的表率作用大大激发了“五老”做好“代理家长”工作的积极性,大大增强了他们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区关工委每三年召开一次留守儿童“代理家长”工作经验交流会,对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予以表扬鼓励,每年对优秀“代理家长”和作用发挥好的农村留守儿童活动阵地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各乡镇街道党委政府纷纷为“代理家长”工作提供专门经费,并对优秀者给予表彰和奖励。 典型引领:三大路径激活儿童成长梦 典型引路、阵地引领和宣传引导是涪陵区实施留守儿童“代理家长”制度的三大核心路径。 新妙镇关工委原常务副主任张文喜,不仅亲自为留守儿童担任“代理家长”,还积极动员辖区“五老”担任,加强对“代理家长”队伍的培训和管理,不断提升他们的工作水平。优秀“代理家长”刘国臣二十多年如一日,步行十几里路去留守儿童家辅导作业、补习功课、照顾生活、矫正不良行为,年近90还坚持辅导2名小学生和2名中学生。优秀“代理家长”何国政受留守儿童父母之邀,与爱人一同住进留守儿童家里,把周边的十几个留守儿童集中在一起,为他们辅导作业、讲革命故事、开展课外活动。优秀“代理家长”刘治明特别注意观察性格孤僻、少言寡语的留守儿童,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疏导,使一批有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得以快乐成长。通过典型引路,全区已形成了一支拥有1652名“五老”“代理家长”的留守儿童关爱队伍。 “儿童之家”是守护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温馨驿站。自2017年起,区关工委按照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覆盖全域的要求,每年筹集12万元资金在条件成熟的村(社区)重点打造3个规范化“儿童之家”,统一名称、统一挂牌、统一管理。截至目前,全区已建成规范化的“儿童之家”37个。这些“儿童之家”的建成,为留守儿童提供了良好的活动阵地。 区关工委通过“会议+媒体+互联网+刊物”等宣传渠道,大力宣传在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典型人物、典型经验,推动“代理家长”工作进一步走深走实。重庆电视台“重庆发现”“重庆直播”栏目先后对涪陵江东街道留守儿童“彩虹之家”,白涛街道水源村、新妙镇十字村“儿童之家”和市级优秀“代理家长”刘国臣、何国政的先进事迹进行宣传报道,产生了极大的社会影响。 区关工委组织张文喜、刘治明、贺明芳等3名重庆市优秀“代理家长”采取巡回报告的形式,对全区27个乡镇街道的2600多名“代理家长”进行培训,既推广了工作经验方法,又广泛宣传了先进典型。区关工委还通过微信工作群、QQ工作群及时宣传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信息,主动联系区融媒体中心记者给优秀“代理家长”做人物专访,并在涪陵APP、爱涪陵等平台全文刊登,广泛宣传“代理家长”典型。 探索创新:分段演绎“代理家长”新内涵 涪陵留守儿童“代理家长”工作在探索实践中经历了三个不同的阶段,是对“代理家长”制度不断完善和丰富的过程。 第一阶段(2006—2010年),“五老”“代理家长”对留守儿童实行“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关爱帮扶模式。 第二阶段(2010—2013年),由新妙镇关工委原常务副主任张文喜探索出来的“多对多+活动阵地”的关爱帮扶模式,即由几个“五老”组成“代理家长”小组,借助留守儿童活动阵地,把周边的留守儿童集中起来开展关爱帮扶活动,大大提高了关爱帮扶效果。 第三个阶段(2013—2019年),在“多对多+活动阵地”关爱帮扶模式基础上,主动吸纳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弥补不足,从而形成了以党政领导为主导、以“五老”为主体、以大学生志愿者或其他社会志愿者为辅助、以留守儿童活动阵地为载体的“3+1”代理家长工作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仅2019年,就有13所区内外大学497名大学生志愿者深入涪陵17个乡镇街道开展关爱行动,1132名儿童受益。 “3+1”代理家长制度和校地合作的创新实践,不仅大大丰富了涪陵关爱留守儿童代理家长制度的内涵,也为农村留守儿童插上了理想的翅膀。
以爱之名将“护苗”行动进行到底
经验交流 | 2021-12-10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万千家庭的希望。在巴南大地,一群双鬓斑白的老同志奔走在校园内外、活跃在社区乡村,以爱之名,将“护苗”行动进行到底。巴南区关工委以“党建带关建”,动员社会各方力量,致力于青少年教育、关爱、保护,紧扣时代脉搏深化青少年普法教育,基本形成了覆盖全区的关心下一代工作体系。在这个过程中,一批批青少年在正确的思想引领下茁壮成长,绽放希望的力量。 做实普法教育 筑牢法治信仰 “什么是校园欺凌?遭遇校园欺凌该怎么办……” 在“莎姐”送法活动现场,主讲人用生动的案例、幽默的表情包、接地气的“莎姐语录”,让整堂课气氛活跃。 “请诉讼参加人入庭就座,并出示身份证件核对身份……” 在“模拟少年法庭” 活动中,同学们分别扮演审判长、审判员、公诉人、辩护人、法警、被告人等角色,通过法庭调查、法庭辩论、法庭宣判等程序,精彩演绎案件庭审的全过程。 “孩子们,今天你们就把我当成自己的爷爷,有什么委屈跟爷爷说。” 在“五老” 法治关爱团的宣讲活动中,老人们对“失足、失管、失学、失业、失亲” 等弱势群体的法治帮教,开展慰问帮扶,面对面交流,通过以案说法等形式,形成法治帮教新常态…… 一个个镜头记录了巴南区关工委开展的系列普法教育主题活动,他们组织普法人员进行宣讲,常年深入学校、村社、家庭,开展宪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民法典、道路安全法、消防法等与青少年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将法治元素扎扎实实地“送”到了孩子们的身边。 浓厚的法治文化氛围引领熏陶着青少年健康成长,巴南区先后荣获第一届“全国青少年普法先进单位”,第二届、第三届“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示范区”称号。 倾情关爱30年 老有所为写春秋 烛光虽微弱,千万支闪亮,可托起星光灿烂。在关心下一代工作中,巴南区关工委深耕普法教育、爱国教育、脱贫攻坚、社会治理等多个领域,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撑起了一片蓝天。 这其中,“五老”担当起了中坚力量,倾情关爱30年,老有所为写春秋。他们既是“代理家长”,结对帮扶留守儿童642名;他们也是网吧义务监督员,用爱心编织网络安全网;他们还是步履不停的宣讲员,在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陈恩录就是典型代表之一。 “党的方针政策下去了,凝聚力就上来了!” 认定这个道理,陈恩录跨山水、踏泥泞、战酷暑,开启宣讲之路。 31年时间,3100多场宣讲,听众100万,手稿超2000篇共400万字,陈恩录的所有付出,只为关心下一代。他奔波在中小学校、社区院坝、机关单位等,协助各单位组建关工委和宣讲团,深入全区60所中小学开展关心下一代工作;步行上万公里,向基层群众宣讲群众关心的党的政策方针,撒下一捧红色的种子,让大家明白,不仅要“腰包里鼓囊囊”,还要“脑袋里亮堂堂”,更好地为巴南发展添砖加瓦。 一念既定,万山无阻。宣讲路上,陈恩录最多的时候一天步行31公里,在寒冷的冬天摔进过水田,遇到突发洪水时,他靠着简易竹桥爬过了河……汗水和泪水、危险和挑战、病痛和压力交织,但这一切,都动摇不了陈恩录传递党的声音和传播正能量的决心。 生命不息,宣讲不止。陈恩录病重时仍完成了“夕阳红宣讲团”当期的宣讲稿,就连离世当天还在打电话安排宣讲工作,画上圆满的句号。 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下一步,巴南区关工委将继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着力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和法治教育,深化青少年党史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凝聚力量、接续奋斗,不断开创关爱事业新局面。
最是书香能致远
经验交流 | 2021-12-10最是书香能致远,读书之乐乐无穷。石柱县关工委自2010年首次组织开展“中华魂”主题教育读书活动以来,一直把该活动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工作来抓,通过全面引导广大青少年“读、写、讲、行”,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提高了青少年的写作能力和演讲水平,也让广大青少年在活动中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提高了思想,锻炼了能力。 全面推进:城乡少年齐参与 “中华魂” 主题教育读书活动是一项传递正能量、弘扬主旋律的主题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实现读书育人、提高素质、励志强国的目标。 为推动活动的顺利进行,重庆市关工委联合市委宣传部、市教委等部门联合成立了市“中华魂”主题教育读书活动组委会,并联合行文下发活动通知。活动通过多个部门联合颁发荣誉证书,不仅提高了证书的含金量,从而更加激发了各级关工委的参与积极性和广大青少年的参与热情。 石柱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中华魂”主题教育读书活动,县财政每年足额预算工作经费,确保“中华魂”主题教育读书活动的培训指导、活动组织等常规工作的有序进行。从2017年以来,县财政已累计划拨专项经费112万元,征订“中华魂”读本153956册,全部赠送给全县青少年。 县里的组织保障和经费保障,不仅大大减轻了学生家庭经济负担,也提高了学生参与积极性。如今,参与“中华魂”读书活动,已经成为石柱城乡青少年的自觉行动。 专家指导:点石成金添后劲 “中华魂” 主题教育读书活动是锻炼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平台,需要关工委、学校和学生家长共同发力。石柱县关工委鼓励家长与孩子一起读“中华魂” 读本,在文章构思,谋篇布局,精心选材方面倾力合作,让学生家长把好稿件质量的第一关。一些家长给孩子报演讲辅导兴趣班,甚至周末带着孩子奔赴主城区,请专业老师对孩子进行培训指导,为孩子从小练就过硬的逻辑思维提高演讲素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中华魂”主题教育读书活动开展前几年,石柱青少年的成绩一直不尽如人意。后来,在市关工委的安排下,“中华魂”读书活动指导团到石柱对辅导老师进行培训,让参加培训的老师们真正了解“中华魂”读书活动的精神要义,逐渐掌握读书活动的培训技巧与辅导方法。 尝到甜头后,石柱县关工委决定每年邀请市关工委读书活动指导团团长梁子高为石柱学校师生做作写辅导,邀请王凌教授为石柱演讲选手做辅导培训。在专家们的精心培训下,石柱语文教师的辅导水平不断增强,青少年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演讲水平也得到了较快提升。 借鉴创新:活动硕果满枝头 石柱县“中华魂”主题教育读书活动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兄弟区县关工委的传经送宝。县关工委不定期地组织相关人员赴兄弟区县学习取经,借以打开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 2016年,县关工委到渝东北区县考察学习,了解到万州、巫山等地早已将“中华魂”读本费纳入财政预算,活动成效逐年提升。回到石柱后,县关工委撰写了《力超纤夫 名齐瞿塘》的考察报告。报告全面总结了渝东北区县的经验和成绩,县委副书记、县关工委主任姚庆江当即作出批示,要求县财政局每年为县关工委划拨专项经费28万元订购“中华魂”读本。从此,石柱“中华魂”主题教育读书活动开始走上正轨,活动长效机制日益完善,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爱读书、会读书的青少年。如今,“中华魂”主题教育读书活动已经成了石柱最为响亮的“关工品牌”。 11年来,在石柱县委、县政府的关注和推动下,关工委和“五老”辅导老师倾情接力,一批批优秀青少年通过读书活动成长成才。全县共有50人荣获全市读书活动比赛“一等奖”,其中征文“一等奖”38人,演讲“一等奖”12人。秦轩、马薇、冉承卓等三人代表重庆市出征全国“中华魂”演讲成果展示决赛,并取得较好成绩。秦轩、冉承卓二人有幸到北京人民大会堂作演讲成果展示汇报,冉承卓还取得了全国演讲比较第一名的好成绩。
用“两史”教育为青少年人生奠基
经验交流 | 2021-12-10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大足区关工委从夯实阵地、丰富内容、创新形式等多个维度入手方,教育和引导青少年走进历史、学习历史、感悟历史,牢牢把握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思想之舵,用“两史”教育为青少年的人生奠基。 用党史国史把稳青少年思想之舵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中华民族有着源远流长的文明历史。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为让青少年从党史、国史中感受历史沿革变迁,领悟到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大足区关工委站在为党育人的高度,全面推进青少年“两史”教育,激励着他们跟随先辈脚步,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 在大足区关工委每年的工作要点中,“两史”教育都是浓墨重彩的主题内容。在建党100周年之际,大足区关工委不断丰富学习内容,充分发挥“五老”优势,及时调整和充实“两史”教育宣讲队伍,落实宣讲任务,为“两史”教育的持续开展提供全方位的强力保障。 用红色土壤滋养理想信念之花 学校是青少年成长的摇篮,也是开展党史国史教育最直接、最高效的主渠道主阵地。大足各学校充分利用思政课、历史课开展“两史”教育,在语文等学科教学中嵌入“两史”教育。同时,充分利用班队会、国旗下的讲话、校园广播等方式广泛开展“两史”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 抗战文化是重庆历史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红色宝藏和精神财富。大足区关工委通过组织青少年参观重庆红岩革命纪念馆、白公馆监狱旧址等红色教育基地,观看《江姐》等红色影片,举办杨闇公革命烈士纪念馆革命图片展,邀请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原馆长厉华开展以“为了新中国的诞生·不能忘却的纪念”为题的红色主题宣讲活动,让青少年深刻感悟中国共产党的使命初心与百年奋斗历程。 大足是一座英雄的城市,英勇的大足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自由民主进行了前仆后继、不屈不挠的斗争。大足红色教育基地数量多、分布广,区关工委充分挖掘本土红色资源,将区内烈士陵园、饶国梁革命烈士纪念馆、唐赤英故居、海棠小学红岩魂教育基地、重庆红岩重型汽车博物馆等,打造为党史国史教育基地,为开展青少年的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红色土壤和精神养分。 将红色基因植入青春奋斗历程 针对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大足区关工委在创新教育方式上下功夫,采取“读、看、听、讲、演、赛”等体验式、互动式的教育方式,让青少年在活动中接受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让“两史”教育活动入脑入心。 “读” 就是读党史国史读本和革命英雄故事。区关工委每年订购“中华魂”读本8万余册,免费赠送给中小学生;精心编撰《口述大足党史》《大足记忆》《唐赤英传奇》等党史教育读本赠送给学校、机关和社区,供广大青少年阅读;“看” 就是通过组织学生参观红色教育基地、观看红色主题电影和各种红色主题的展出等进行体验式教育。2021年,区内红色教育基地共接待青少年6万余人次,联合区党史研究室制作展板到学校、广场展出85场,受益人群达到10万人次;“听” 即组织思想道德教育报告团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工厂开展宣讲300场次,受益青少年8万人次;“讲” 即通过开展故事会、小讲解员培训等活动,让青少年讲述党史国史故事和革命英雄故事等;“演” 即组织中小学生自编自演创作情景剧、课本剧近300部,“五老” 创作红色文艺作品100件,还通过录制“快闪”“抖音” 等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党史国史教育;“赛” 即开展以赛促学活动。通过组织开展“中华魂” 演讲征文比赛、党史知识竞赛、电影配音大赛、书画比赛等,推动党史国史教育走向深入。 “两史”教育是青少年厚植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渠道,大足区关工委秉承“关爱明天·我心永恒” 的理念,广泛开展“两史” 教育活动,全面夯实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理想和信念根基。
弘扬聂帅精神 传承红色基因
经验交流 | 2021-12-10江津区关工委以立德树人为主线,以本土红色故事为主要内容,在青少年中深入开展党史国史教育,用红色传统、红色记忆、红色基因厚植爱党、爱国情感,引导青少年知党史、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让红色基因和革命薪火代代传承。 党史宣讲进校园 2020年,江津区关工委、老干局组织党史研究专家和熟悉江津历史的老同志,通过查阅资料、走访调查,精心编写了反映建党历史、抗日战争、刘邓大军挺进大西南和江津解放、征粮剿匪、抗美援朝以及江津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等10多个方面的故事,作为滋养青少年成长的精神养分。 2021年,区关工委联合区委老干局,深入开展“追忆峥嵘岁月 传承红色基因”党史学习教育主题宣讲活动,组建了由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优秀年轻党员和优秀学生代表组成的宣讲团,对青少年进行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让红色资源活起来,让党史故事活起来,教育和引导青少年建立正确的理想追求、事业追求和人格追求。 截至目前,宣讲团先后深入到鼎山小学、江津五中等中小学校作宣讲报告50余场次,青少年受众达3万余人。 聂帅精神励后人 早在1994年,江津就成立了以老战士、老干部、老教师为成员的传统教育报告团。依托聂荣臻元帅陈列馆、聂荣臻故居、陈独秀旧居、白沙抗战文化遗址等本土红色资源,引导广大青少年传承红色文化基因,争做时代新人。 以《将军与孤女》《聂荣臻在晋察冀》《反坦克英雄—谭秉云》《革命先烈血沃江津大地》等为题,区关工委领导亲自宣讲、“五老”骨干带头讲、一批青少年跟着讲,讲述江津籍烈士为革命事业英勇牺牲的光辉事迹、江津解放的战斗场景等。通过红色故事宣讲,讲出了青少年对革命、对社会主义建设、对改革开放的认同与共鸣,对革命先烈、英雄模范人物的崇敬与向往。全区“五老”每年宣讲红色故事200余场,受教育青少年10余万人。 各级关工委充分利用本土红色资源,组织青少年开展各种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每年清明期间,区关工委组织师生和青年代表近1000人到艾坪山烈士陵园举行祭英烈活动。这项活动开展了近20年,受教育青少年近2万人次。 聂荣臻元帅陈列馆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区关工委联合区委宣传部、聂荣臻元帅陈列馆,创新开展“聂帅精神进校园”活动。聂帅陈列馆以聂荣臻青少年时期的故事为蓝本,深入挖掘其善、孝、智等美德,编排了《立志报国》《科技豆、科技鱼》等10余个小故事和《一封家书》《聂帅的初心与使命》等20余堂情景课。通过情景剧、讲故事、诗朗诵、多媒体展示等对青少年进行聂帅精神教育,受教育青少年达25万余人次。 红色文艺润童心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江津区关工委组织“五老”、学校师生和机关青年代表,以“庆百年华诞·展关工风采”为主题,精心编排了《鲜红的党旗》《丰收果实献给党》《鼎山英烈千秋颂》《追寻您的足迹》《百年见证新辉煌》等节目,以精彩纷呈的文艺表演再现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 2021年6月29日,区关工委在四牌坊尚融小学举办了一台高质量的文艺节目展演活动。精彩的红色文艺汇演讴歌了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的丰功伟绩,歌颂了江津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变化,表达了广大青少年对党的无限深情和对祖国、对家乡的美好祝福。让广大青少年从红色文艺展演中感知党的历史,感悟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领导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深刻道理。 在红色教育的引领下,江津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区关工委先后荣获“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全国‘五好’基层关工委优秀组织奖”“全国‘中华魂’主题教育活动先进集体”“重庆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重庆市‘十百千万’‘五老’关爱行动优秀组织奖”等称号。
红岩精神教育人 红梅花儿放光彩
经验交流 | 2021-12-10沙坪坝是红岩精神发祥地,拥有渣滓洞监狱旧址、白公馆监狱旧址、歌乐山烈士陵园等红色教育基地。区关工委充分运用这些红色资源,以唱响《红梅赞》为精神牵引,在青少年中广泛开展“红梅花儿永放光彩”主题活动,教育和引导青少年自觉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 发挥“五老”专长 建强六支队伍 沙坪坝区拥有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13900余人,区关工委根据他们的个人特长,组建5个“红梅精神”宣讲教育团,深入学校、乡村、社区和工厂,为广大青少年补充精神养分。这五大团队分别是: 红岩精神宣讲团。邀请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原馆长厉华、红岩烈属肖红、对越作战老战士江玉贵等为骨干,讲述红岩故事和英烈事迹、宣传红岩精神近百场。 家风家教宣传团。以老教师、老模范为骨干,开展文化传统、家风家教宣传讲座,教育引导青少年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普法教育宣讲团。以政法战线“五老”为核心,重点围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与青少年息息相关的法律,开展普法讲座及禁毒、防性侵知识讲座。 “五失” 青少年帮扶团。动员“五老” 参与失足、失管、失学、失业、失亲和心理问题青少年的关爱、帮扶和帮教工作。 退役军人志愿服务团。以老战士、老专家为骨干,为青少年开展思想道德和科普知识讲座。 还有组建红色经典电影放映队,免费放映《上甘岭》《烈火中永生》等红色经典影片。 建好红色阵地 深耕红色教育 为营造红色教育的浓厚氛围,区关工委充分利用歌乐山烈士陵园、渣滓洞监狱旧址等红色教育主阵地,将革命旧址遗迹作为党史教室,将文物史料作为党史教材,建好红色文化宣传栏、英雄模范纪念墙、红梅花儿光荣榜。各学校结合文化长廊、英雄角、故事栏等宣传红岩精神,形成“阵地处处有文化,文化时时寓红岩”的浓厚氛围。各镇街纷纷将农家书屋、社区图书馆作为党史学习阵地,用红岩精神为青少年铸魂。 立足这些红色教育阵地,全力讲好党史故事、革命英烈故事和改革开放发展故事等。2021年,全区共开展庆祝建党100周年党史宣讲近100场,教育面覆盖全区所有中小学生。区关工委邀请“五老”专家考证沙磁先驱、红岩英模事迹,精心编撰青少年党史国史教育读本《继承我们的父兄 时刻准备着》,为“五老”宣讲和学校教育提供重要参考资料。区教委制作“红梅花儿永放光彩”云端思政课,将红岩精神融入思政教学之中,带动行为养成教育,培育青少年尊敬师长、文明有礼、勤俭节约、热爱劳动的优良品德。区关工委结合“关爱明天、普法先行”普法教育活动,开展普法讲座192场次,近8万青少年参与网络法治知识竞赛。 活动入脑入心 典型示范引领 为让红色教育入脑入心,沙坪坝区广泛开展各种活动,让青少年在活动中感受“红梅花儿”的精神伟力。 在“中华魂”主题教育读书、征文、演讲活动中,广发开展内容新颖、喜闻乐见的读书教育实践活动,每年参与人数达10万余人。其中,8人荣获全国演讲比赛一等奖,24篇征文获全国比赛一等奖,6人获市级演讲征文比赛特等奖,66人获得一等奖,9名选手代表重庆到人民大会堂作展演。区关工委联合区教委深入开展“小萝卜头”进校园活动,各中小学校纷纷成立“红领巾党史宣讲团”,培育“小萝卜头”红色讲解员上千名。 区关工委结合各种节日和九月开学季等时间节点,组织青少年开展红岩精神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和各具特色的节日纪念活动。每年组织学生在歌乐山烈士陵园开展“11·27”殉难烈士祭扫仪式和清明祭扫活动。发动学生参与全区少儿故事大赛和“红梅花儿永放光彩”主题红色书画大赛,让广大青少年通过活动强化对红岩精神的理解和认知。 区关工委每两年进行“最美红梅少年”“最美红梅青年”“最美红梅园丁”“最美红梅五老”评选,各学校积极创建红岩班、周恩来班、小萝卜头班。通过树立典型、表彰先进,在青少年树立“红梅”好榜样,让红岩精神薪火相传,让红梅花儿永放光彩。
“中华魂”铸成全民阅读知名品牌
经验交流 | 2021-12-10重庆市关工委联合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教委、市文化旅游委、团市委等单位组织开展的“中华魂”主题教育读书活动,从2003年开始已持续开展了19年并连年保持了全国先进。活动多次得到中国关工委主任顾秀莲的批示肯定,在全国关工委工作会议上作交流发言10余次,经验交流材料被中宣部刊载在国家新闻出版署主管、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主办的《新阅读》杂志上。活动多次被列入重庆全民阅读知名品牌。2016年重庆市关工委被评为“全民阅读示范单位”。 不愧“知名品牌” 19年来,“中华魂”主题教育读书活动,在各成员单位的重视、支持、配合下,在各基层关工委的精心组织和共同努力下,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系统的、行之有效的办法和机制。此项活动,每年根据党和国家重要事件、重大活动先后以“我是中国人”“践行核心价值观凝聚中华正能量”“遵纪守法,从我做起”“辉煌与梦想”“腾飞的祖国”“爱我中华”等主题,始终高扬主旋律,唱响正气歌,坚持铸魂育人的宗旨,成为重庆市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有效抓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载体;成为重庆各级关工委的“知名品牌” 并走在全国前列,深受广大师生欢迎和社会各界好评。全市各级关工组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纲要》,通过组织举办主题阅读、专题讲座、知识竞赛、有奖征文、演讲比赛,参观科技展览,举办冬令营、夏令营等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主题教育活动,教育引导青少年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远大理想、练就过硬本领、勇于创新创造,促进青少年提高政治、科学、文化素质,增强责任担当意识,进一步激发爱国之情,强化爱国之志,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截至2020年,累计向青少年发放读本1731万册,吸引3000余万人次青少年参与活动。组织专家作读书指导报告累计2500余场,师生听众达130余万人次。连续15年组织优秀选手赴成都、遵义、云南、上海、杭州、深圳等地开展冬令营活动,连续16年选送优秀选手参加北京表彰大会暨夏令营,组织参加全国电影配音大赛和中日韩童话交流活动6次,连续14年编印优秀文集25800册免费赠送基层单位和选手,同时还对获得演讲特、一、二等奖的817名优秀选手进行了全国演讲能力四、五、六级等级认证。 党政高度重视 市各级党政高度重视,各部门协同配合,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形成了共识。市委、市政府将“中华魂”主题教育读书活动纳入“全民读书月”活动内容。历届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均在全市“中华魂”主题教育读书活动表彰大会讲话或批示。市活动组委会各部门对活动予以高度重视,主动出谋献策,积极配合支持,参与现场巡视指导。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积极协调重庆日报、重庆晨报等主流媒体对优秀选手征文进行登载,扩大宣传;同时还把此项活动纳入了每年的“全民阅读重点项目”给予奖金支持;市教委召开高校工作会议进行部署、培训、竞赛、表彰;市文化和旅游委连续16年出资编印征文、演讲比赛《优秀文集》免费下发各区县关工委及优秀选手;团市委每年出资购买5000册读本,免费赠送希望小学以及特困学生参与阅读活动。各区县领导高度重视“中华魂”主题教育读书活动,很多区县四大班子主要领导亲临赛场,加油鼓劲。并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加以支持,各区县财政下拨专款保障了关工委订购读本和开展活动的经费。2020年尽管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各区县在面临办公经费缩减、购读本经费难以保障的情况下,大家克服疫情困难,对活动予以保障。 参与面更宽 “中华魂” 主题教育读书活动参与面越来越宽,范围逐年扩大。参加活动的群体除在校大、中、小学生外,还逐步拓展到街镇、社区(村)、企业、“两新” 组织、军营及监所等,特别是惠及到了家庭,形成了一个孩子读一本书,全家人都参与其中,父母陪读,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也跟读的良好学习氛围。全市38个区县及万盛经开区和所有高校均实现了100%参加全覆盖,2020年又扩大到了高新区也主动参加。全市上下形成了师生共读、家庭共读、老少共读、警民共读、全民阅读的良好氛围,为打造“书香重庆”,营造全民读书的良好氛围作出了积极贡献。 活动质量好 多年来,在注重不断扩大参与面的同时,狠抓读书活动质量。 加强培训。重庆市关工委专门成立了“读书活动指导团”,每年深入基层开展培训,就如何读好书、会读书,如何撰写好征文稿、掌握演讲技巧以及学以致用等进行全面辅导。还专门聘请全国演讲专家来渝辅导,分级分层培训骨干,强化了读书全过程的指导。 注重质量。通过培训,使全市征文、演讲竞赛质量明显提高。自2017年中国关工委开始进行演讲总决赛以来,重庆市连年夺冠且获特等奖人数逐年递增。2019年,全国所设的3个特等奖,全部由重庆囊括;在人民大会堂进行演讲展示的共有8位选手,重庆就有5名,占了62.5%。2020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重庆参加全国线上演讲比赛57名,占全国220名选手的25.9%。在全国所设60名特、一、二、三等奖的选手中,重庆市获得了28名,占46.67%。重庆获奖总数占了全国近一半,不仅是从量上,而更重要的是从质上实现了新的突破。 提高实效。近5年来,各区县选手素质水平明显得到提升,征文、演讲质量更加趋向均衡,涌现出了许许多多优秀选手。全市总决赛荣获特、一等奖选手共1586名。5年前有7个区县特、一等奖为零,到2019年只有1个区县为零。 成效特显著 重庆市开展的“中华魂”主题教育读书活动,强调“读、写、讲、行”相统一,特别注重于“行”。把读书与活动、理论与实践、知与行有效结合;把学读本、写征文、参加演讲的成果落实到行动中,达到读书教人,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目的。通过读书活动,不仅使广大青少年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懂得了感恩,学会了自立,提振了信心,展示了才华,增长了才干,更通过这个平台教育了一批人,成长了一批人,造就了一批人。以丰都县蔡依恬、巫山县严克美、石柱县秦轩等为代表的数以万计的青少年在活动中成熟、成长起来,一大批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为总结经验,发扬成绩,宣传典型,进一步探索铸魂育人新举措,扩大读书育人的影响力,读书活动组委会把19年来在读书活动中成长起来的典型人物的事迹收集、整理、编印成《典型人物录》一书,在区县初选上报的71名中共选录了60名。这60名典型人物的事迹,是重庆市开展“中华魂”读书活动的一个缩影。从他们身上,可以看到经过“中华魂”洗礼的青少年风采。他们或能歌善舞,充满阳光,朝气蓬勃地活跃在校园和社区里;或胸怀家国,担当大任,成为各自岗位上的骨干;或传递爱的接力,延续志愿者的光荣……在他们身上所展现出来的无一不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忠实践行,他们有着深厚的爱党、爱国、爱家情怀,他们充满了激情斗志、昂扬向上的正能量。他们的成长,令人欣喜;他们的事迹,令人感动;他们的精神,值得赞扬。 关注度提高 重庆市开展的“中华魂”主题教育读书活动,内容不断丰富、规模不断扩大、质量不断提高、效果不断显现,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越来越深入人心,越来越受孩子们的喜爱,越来越受家长和广大师生的欢迎,越来越受各界的关注与赞誉。全市每年举行的演讲决赛,在现场参赛的选手虽然只有300多人,但关注华龙网现场直播的点击观看、点赞的却高达四五十万人次;每年去北京参加全国表彰大会暨夏令营以及冬令营的孩子虽然只有200多人,但却有成百上千的家长给予关注、点赞。这充分说明“中华魂”主题教育读书活动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影响力和幅射力!收到了读好一本书,教育一家人,影响全社会的良好效果。 “中华魂”主题教育读书活动已为青少年实现人生出彩搭建了一个好舞台,不仅成为了重庆市各级关工委的“知名品牌”,而且在全国也是响当当的“品牌”。今后我们将继续加强指导协调,确保领导有力、机制健全、组织严密、运转高效,提高读书质量,彰显育人效果,让读书活动更加深入人心,更加焕发时代精神,让更多的青少年在“中华魂” 主题教育读书活动中成长成才,让读书活动品牌更响亮,让“中华魂” 旗永飘扬。
“青马工程”助力培养时代新人
经验交流 | 2021-12-102021年是重庆市关工委成立30周年,也是西南政法大学关工委成立30周年。30年来,西南政法大学一批又一批“五老”同志牢记初心使命,长期助力“青马工程”,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培养出了大批青年政治骨干和专业人才。 “五老”出山助力“青马工程” “青马工程” 是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简称,旨在培养信仰坚定、能力突出、素质优良、作风过硬的青年政治骨干。为此,西南政法大学成立了“青马工程” 指导小组,校党委书记任顾问,两名关工委副主任分别担任组长和副组长。指导小组多次召开“青马工程” 工作推进会,为促进“青马工程” 建设提供组织保障和必要条件。校关工委动员10余名曾长期从事政治学、中国革命史、哲学、政治经济学教学的老教授,组建成学生课外理论学习活动指导组,引导学生学习理论、实践理论,有的老教授还亲自担任学生理论学习社团顾问。 早在1997年,校关工委就指导学生成立了学习理论社团组织—邓小平理论学习研究会,现已发展为全校性理论学习社团,常年有学生会员100余人。为检验学习成果,校关工委指导创办了学习刊物《旗帜》,5位老教授长期担任刊物顾问。刊物由学生自行组稿、自行编印,老同志对刊物稿件和办刊方向进行审阅把关。《旗帜》现已出刊34期,刊登学生和青年教师文章近1000篇,受到教育部关工委的充分肯定。为适应新时代新任务的发展和要求,2018年6月,《旗帜》更名为《思想与法治教育研究》,以书代刊公开出版,校党委书记和校长任编委会主任,校关工委常务副主任任主编,学校每年给予20万元的办刊经费,为青年教师、学生和校外关工委的同行提供学习交流平台,受到各方肯定。 与时俱进创新培养路径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西南政法大学关工委适时调整学生学习重点、学习方法和学习方式。在20世纪90年代,主要引导学生学习毛泽东著作和邓小平理论,学习方式以学生自学与老教授作专题讲座相结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与写学习心得体会相结合,并由老教授点评学生学习心得,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党的十八大以后,重点引导学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随着新媒体的广泛应用,老教授们主动适应智能学习方式和多媒体教学方法,不仅拉近了师生距离,也增进了学习效果。 为协助党组织培养学生入党积极分子,校关工委成立了党建活动小组,组织16名老党员给入党积极分子讲授党的基本知识,引导入党积极分子树立正确的入党思想。在工作中做到“三个坚持”即:坚持寓教于言。既讲解入党的基本常识,党的建党精神,入党必备条件,又讲述党员队伍中的英雄模范事迹;坚持寓教于谈。既同入党积极分子交心谈心,又如实向党支部反映其对党的思想认识;坚持寓教于促。既参加学生党支部的民主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党员活动,又客观评价党员表现,鼓励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干部严格要求、再接再厉。 青春向党集聚信仰力量 西南政法大学关工委以学习活动为载体,以学生党员、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共青团干部和其他学生干部为主要对象,引导他们树立崇高理想信念,听党话、跟党走,汇聚青春向党的磅礴力量。 在学习活动中,校关工委采取点面结合、上下联动的方式,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点”即以两个学生学习社团组织—邓小平理论学习研究会和青年法学会为重点,开展系列理论学习研究活动。如邓小平理论学习研究会开展“青马先锋”系列活动,其中“聚青春燃能量”项目在全国近500个高校社团参赛项目中脱颖而出。“面”即学校关工委指导各学院开展与历史对话、话党史以及“青春向党,建功新时代”“学习新思想、领航新征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等学习讨论会。“上下联动”即校、院两级关工委在“青马工程”行动中密切配合,形成两级关工委齐心助力“青马工程”的强大合力,全面汇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青春力量。